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作家传记 > 林汉达 >

文人风骨林汉达民国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作者:课外书阅读网 发布:2021-07-13 11:47 来源:www.kewaishu.com.cn 阅读:
文人风骨林汉达民国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林汉达(1900年2月17日-1972年7月26日),浙江镇海县龙场乡(今慈溪市龙山镇)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
 


青年林汉达
 
    【人物简介】
 
    1900年2月17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龙场乡(今慈溪市龙山镇)林家村。
 
    1908年,入读家乡私塾。
 
    1914年,入读上虞崇仁小学。1915年,转学入读宁波崇信中学高小班。毕业后任观城约翰小学助教。
 
    1917年,入读崇信中学。毕业后在上虞、宁波任教。
 
    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
 
    1924年,毕业,任宁波四明中学教师。
 
    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出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
 
    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东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出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
 
    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主任,光华书店总编辑,辽北省教育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会议筹备工作,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解放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1958年,被错划“右派”,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
 
    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1979年7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中年林汉达
    【出版著作】
 
    林汉达先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
 
    教育类:
 
    《向传统教育挑战》
 
    《西洋教育史讲话》
 
    文字改革类:
 
    《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
 
    《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
 
    通俗历史读物类: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前后汉故事新编》
 
    《三国故事》
 
    《上下五千年》(与曹余章合著)
 
    《不怕死的太史》
 
    外语教材类:
 
    《高中标准英语读本》(1951年新编,解放前就有发行中华书局发行)
 
    《初级中学校用标准英语读本》(解放后新编本、解放前就有发行,1953年秋修订)中华书局发行
 


老年林汉达
 
    【人物事迹】
 
    找到了一篇他的学生追忆他的文章,读下来,发现此人果然是民国文人的风骨。
 
    记得有一次他讲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大口号,就曾发了一通感叹。他说,这三大口号非常美好,但在中国现在还行不通,中国还是大地主、大官僚们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有帝国主义当“太上皇”,号称“民国”,老百姓连基本人权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其他的政治权利。
 
    他先后请陶行知、邓初民、翦伯赞、胡子婴、李平心等民主人士、民主教授到学校来讲演。他们讲的几乎都是同一主题:只有政治民主化,教育事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有停止内战,恢复和平,让人民安居乐业,教育也才有光明的前途;大学生不能埋头读书,要走出校门去,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
 
    在上海北火车站广场举行的欢送各界和平代表去南京请愿的大会上,他说:“中国人民没有人愿意打内战。中国的主权属于全国人民,政府的官吏只是主人的仆人。但是今天不是主人当政,而是仆人当政。我们要恢复主人的权力。我们的代表就是要吩咐仆人立刻放下武器。我们不能让仆人把主权送给外国人。现在我们的代表到南京请愿,假如不成功,我们就第二次再去全上海的人都去,我们步行去非达到目的不可!”
 
    1946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反动派对汉达师的迫害加紧了。敌人说他拿共产党的津贴,替共产党宣传;学校当局也开始散布嘁嘁喳喳的流言蜚语,目的是将这位深孚众望的教授排挤出学校。汉达师光明磊落,面对着逆流恶浪,一笑置之。他来学校的次数更加少了,一半是由于社会活动忙,一半也由于防避特务分子的纠缠。我们在学校里见不到他,就更多地到他的住所去请教。他的家在建国中路一幢弄堂房子里,两间屋住了八九口人。中外书籍堆得到处都是,没有多少空隙。就在这点空隙处,常坐满了专程来向他求教、同他商量问题的来访者。
 
    这就是他在《漏室铭》那首诗中写到的:屋子尽管漏,往来无白丁。不是职员女工,就是教师学生;不是民国耆老,就是文化先进。我们无所不谈,谈无不尽:从教育谈到政治,从天文谈到月经;从话剧谈到申曲,从甲骨谈到壮丁。“搭”的一声,漏水滴到头顶……作者在诗中还愤怒地斥责:“住着这样的漏室,还有人瞎了眼睛,说我被人‘收买’了。当然还有‘背景’,……”然而,所有进出于他这间“漏室”的人,却都能从这间普通的住室里吸取到丰富的思想营养和无穷的战斗力量,感受到贤师良友的温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本文链接:http://www.kewaishu.com.cn/zuojia/linhanda/55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


果盛课堂APP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