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教学论》读后感:教学如禅林讲学

作者:读后感 发布:2022-05-20 17:59 来源:www.kewaishu.com.cn 阅读:
《教学论》读后感:教学如禅林讲学
 
  知乎作者:陈灵均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与教育既有区别又联系。它们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区别。智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等任务。
 
  教学与上课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上课只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除上课外,教学还包括备课、课后辅导等。但上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上课完成。
 
  二【教学理论及其流派】
 
  (一)教学理论概述
 
  1、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以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又是处方和规范性的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主要是在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而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它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2、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两种极端观点;大教学小课程;大课程小教学
 
  首先,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关联的,同时课程与教学在逻辑上又是可分的,从而有各自研究的侧重。
 
  其次,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知识或活动或经验),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的行为(教授或对话或导游)。
 
  再次,课程与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胎连式”的关系,课程与教学一词已被人们接受,且被广泛采用。
 
  3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教学理论;孔子的学和思、行相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我国最早的以学位主的教学过程思想);《中庸》中的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等教学原则与方法;朱熹的教学思想等。
 
  近代教学理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教学思想;蔡元培的完全人格与个性发展教学思想;陈鹤琴的‘活动教育’教学论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理论;学习引进阶段(1949到1958年),以凯洛夫《教育学》中的教学论为主;独立探索理论(1958年到1966年),刘佛年《教育学》中教学论;受挫停滞阶段(1966年到1976年),一片荒芜;发展繁荣阶段(1976年到——),广泛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新的观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教学也具有审美性
 
  外国(以西方为主体)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萌芽与曲折;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重视思想训练教学思想;亚立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教学等;昆体良的“模仿、理论、练习学习过程理论;文艺复兴时期新的教学主张(如维多利诺的快乐活泼、个性发展思想、伊拉斯谟的艰辛与兴趣伴随思想)
 
  ”
 
  独立与系统;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论”维实论教学思想;卢梭的浪漫的自然的自然教育观和发现教学论;赫尔巴特等的“教育性教学”与“形式阶段"教学论。
 
  发展与繁荣;杜威的五步教学;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过程最优化,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教学论,阿莫那什雅利等的合作教学理论。20世纪中期以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新行为主义教学、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二)当代的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基本主张;
 
  建立预期行为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形成相椅组织的教学过程(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包括五个阶段;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评估行为;安排相椅关系;实施方案;评价方案
 
  采用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的四个要素;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的反应;及时反馈;自定学习步调。)
 
  2认知主义的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泊尔(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等)
 
  基本主张;
 
  确立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遵循动机——结构——序列——强化的教学原则
 
  建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教学太难了……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基本主张;
 
  教学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形成非指导性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情景、探索问题、形成检视;计划和决策;整合)
 
  提倡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学习者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师生关系的品质是真诚、接受、理解,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促进者
 
  三教学过程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能动的进行认识活动,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的活动课程。
 
  认识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发展说;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德、智、体、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双边活动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交往说;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价值说;教学过程是价值主体追寻和实现价值目标而开展得活动过程。
 
  多质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多质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
 
  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偏向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提高)
 
  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能力
 
  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智力因素要以非智力因素为内在动力,非智力因素又要以智力因素为服务对象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洁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的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防止忽视学生的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的特点;
 
  指导性
 
  综合性
 
  操作性
 
  预演性
 
  突显性
 
  易控性
 
  创造性
 
  2、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需要遵循一些必须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学设计理性化、科学化。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以下环节;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起点设计;分析学习者(学习者当前的状态和学习者特征)
 
  教学内容设计;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能力、情感、态度等的培养
 
  教学评价设计;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
 
  教学结构设计;体现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的理念
 
  3、教学设计的模式(和课程评价模式有类似)
 
  (1)系统分析模式
 
  代表人物;加涅和布里格斯
 
  主要观点;系统分析模式借鉴了工程管理科学的某些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输入是学生,产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一模式强调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系统的输入——产出过程及系统的组成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组合,借此获得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
 
  系统分析模式应遵循十个基本步骤;
 
  分析和确定现实的需要——确定教学的一般目标和特定目标——设计诊断和评定的方法——形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开发选择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环境——教师方面的准备——小型实验,形成性评价及修改——总结性评价——系统的建立或推广。
 
  其中,前7个步骤是对教学的预先设计,后三个步骤则着眼于设计方案的验证、评价和修订。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构成要素。为教学系统产出最优化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
 
  (2)目标模式
 
  代表人物;迪克、科瑞
 
  主要观点;
 
  目标模式与系统分析模式的设计程序基本一致,它也强调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所不同的是它不从输入——产出的工程学角度看待教学系统,它强调以教学为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
 
  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有九点,呈直线型;
 
  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列出操作目标——确定测验项目的参照标准——测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正教学。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教学目标的基点作用,设计过程系统性强,具体的设计步骤环环相扣,易于操作。
 
  (3)过程模式
 
  代表人物;肯普
 
  主要观点;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
 
  过程模式的设计步骤主要有;
 
  确定教学目的和课题,列出学生的重要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预测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构思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评定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正教学方案。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灵活实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的设计教学方案。
 
  四【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念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即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教学模式即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2、教学模式的特点;
 
  简略性
 
  针对性
 
  操作性
 
  发展性
 
  稳定性
 
  3、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5因素,5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结构
 
  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
 
  操作程序
 
  实现条件
 
  教学评价
 
  (二)当代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开始是在教学机上应用,后在计算机上应用,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程序教学模式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学生独立学习经过特别编制的程序化教材,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并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
 
  2、发现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布鲁纳针对传统的仓库理论,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态度或方法便是发现。发现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动手动脑,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创立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的掌握标准。
 
  4、暗示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保家利亚洛扎洛夫提出来的,主要用于语言教学。特点;
 
  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条件;教学设备方面,要有宽趟的、布置雅致的教室;较好的音响设备;
 
  学生人数少,一个班10多人左右
 
  教室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运用音乐、戏剧、舞蹈等综合艺术形式。
 
  5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等人提出来的。范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克服教材内容的繁琐,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习者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范例教学在内容上,强调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3条原则。范例教学的模式除了要求解决问题与系统学习统一以外,还要求达到教学与训育、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主体(学生)与客体(教材)的统一。
 
  范例教学正是力图通过教材的优选合理组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教学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判断能力、行动能力和自发的继续学习能力。
 
  6、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其倡导者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专家罗杰斯。所谓非指导教学就是非操纵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竭尽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
 
  (三)当代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
 
  1、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
 
  又叫“学导”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数学模式,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六步法”模式,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实验”,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
 
  该模式的基本步骤是;
 
  启导,教师启发引导——读练,指学生阅读作文与做作业练习(阅读课文与做作业练习)——深化(加深理解,强化认识)
 
  这一模式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扮演辅导者角色。运用此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启发指导学生自学
 
  不断监察督促学生
 
  因材辅导
 
  该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和研究学生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目标——导控的教学模式
 
  又叫目标教学模式,是指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为活动核心,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的目标教学模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评价和反馈,其基本程序为;
 
  目标认定——前提补偿——达标教学——矫正深化
 
  其特点是以学生的中心和先导,变教师的讲授为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学程序为“提出自学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解决疑难——练习应用——评价反馈(改错)——系统小结”
 
  这种模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符合现代教学要求,但此种模式不是任何教材、任何内容都能适应的,也不是任何水平的教师都能驾驭的。
 
  3、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又叫引导——发现,是指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
 
  此类模式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师生是一种协作关系。学生的发现是主要的,教师的引导是次要的。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作出相应的判断推理,提出合适假设,并及时作出总结推广。
 
  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的发现是突然的、顿悟式的,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和较强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不知道预期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学有所获。
 
  4情——知互促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模式,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即有效获得知识又陶冶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关试验如情境教学、成功教育、快乐教育、情知教学等。
 
  这一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和人格培养。它利用了情境的感染性,通过设计现实生活中类同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意境中自由的参加活动。进行交往,并产生相应的额情感体验,从中领悟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道理,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自觉进行行为转换和认识提高,使每个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五【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定依据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尊徐教学过程中的规定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则。
 
  2、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
 
  教学原则依据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原则的提出要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学原则产生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
 
  确立教学原则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个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教学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个原则被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贯彻要求;
 
  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的知识,并结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贯彻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失地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要求;
 
  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区别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六【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历史上先后出现以下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
 
  优点;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潜能、特长个性
 
  缺点:不利于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个性社会化;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对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2、班级授课制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与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缺点;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志趣特长。
 
  3、分组教学制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优点;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缺点;难以科学的坚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4、道尔顿制
 
  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疑难辅导——汇报学习情况、接受考查。
 
  优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缺点;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学不到系统的知识;对教学设施与条件要求高。
 
  5、特朗普制
 
  大班上课(百分之40)+小班研究(百分之20)+个别教学(百分之40)
 
  (二)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萌芽于16世纪西欧,17世纪夸美纽斯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的总结。
 
  中国1862年在北京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夸美纽斯(总结论证,基本确定下来)——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苏联教学论(形成体系,基本完成)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学生相对稳定
 
  教师相对稳定
 
  内容相对稳定
 
  时间相对稳定
 
  场所相对稳定
 
  3、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主要特点与功能如下;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的系统科学知识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如增强班级上课的弹性
 
  加强班级中小组与个别教学活动
 
  改变讲台与学生课桌椅的传统排列
 
  班级活动不必局限在固定的教室,可以采用特定的实验室、作业室里教学,到校外社区或现场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各种形式的班级教学活动,使它具有更大的包容量,能够与时俱进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改革甚至某种程度。欧美教育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探索了许多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昆西教学法、文纳特卡制、葛雷制、设计教学法。
 
  20世纪50、6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进行了改革尝试,其目标是;
 
  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
 
  探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特朗普制、不分年级制
 
  我国也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实验,产生了活动课时制
 
  (上海育才中学实行,把课程分为大课55分钟和小课30分钟,大课主要进行逻辑思维强的课,如数学等;小课主要进行形象思维强的课,如音乐等)
 
  六课型单元教学实验(黎世法同志主持,根据学生学习的环节的特点,提出了6种课型;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
 
  但总体上来讲;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复式教学为特殊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为辅助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系。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它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四种。
 
  运用要求;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运用要求;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要善问
 
  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运用要求;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做好讨论小结
 
  4、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运用要求;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做好实验小结
 
  5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运用要求;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6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实验,或让学生观看幻灯、电影、录像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
 
  运用要求;
 
  演示之前要做好准备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讲究演示的方法
 
  7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是各科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8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学过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要求;
 
  参观前做好准备
 
  参观时做好指导
 
  参观后要做检查和总结
 
  9自学辅导法
 
  又称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运用要求;
 
  正确的选定研究课题
 
  提供必要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是由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基本环节组合而成的。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编制3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做好3项工作;钻研教材、考虑教法、了解学生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
 
  明确教学目的;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方向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质量要求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
 
  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组织好教学活动;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布置好课外作业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效果经常性的反馈环节。应遵循以下要求;
 
  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有重点,并及时,以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作业形式与内容要多样化,难度要逐步增加,一般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完成的。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实有困难可以请父母、教师作启发
 
  对作业必须认真批改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是做好对学生的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五)学业考评
 
  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检验教学效果
 
  诊断教学问题
 
  提供反馈信息
 
  引导教学方向
 
  调控教学进程
 
  (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如各种摸底考试。其目的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如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书面测验等,其目的是改进教学进程,提高质量。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的学习的成果进行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其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
 
  (三)学业成就评价
 
  学业成就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评价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评价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功能,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
 
  评价指标;注重综合评价(知识、能力、创造性、品德、审美),关注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定型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注重自我评价,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行多主体评价
 
  评价内容;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且评价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教学与改革。

上一篇:《觉醒年代》观后感:华夏民族复兴指日可 下一篇:心理情景剧是一种以团体形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

本文链接:http://www.kewaishu.com.cn/duhougan/113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


果盛课堂APP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